1944年春,郾城淪陷?;馃蠎?yīng)莊,血洗小溝張村、五里廟村,日軍的殘忍行徑.激起了一個熱血青年的滿胸怒火,他,就是怒殺日本兵,血灑郾城的抗戰(zhàn)義士——支天雷。大型電視系列片《抗戰(zhàn)烽火 漯河記憶》今天播出第十九集《支天雷:怒殺日兵 血灑郾城》。
在漯河的抗戰(zhàn)史中,支天雷是一個特殊的存在,他不屬于任何黨派,更不是烈士,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。。
支天雷,家住郾城南街,在這里,他的名字,老人們并不陌生。
1944年5月末的一個夜晚,支天雷懷揣一把斧頭出了城,在城門外尋找殺敵的機(jī)會。
烽火歲月,傳奇因真實(shí)而感人,在老人們的敘述里,我們從支天雷不怕犧牲的凜然正氣中感受到舍生取義的傳統(tǒng)氣概。了解了這些,我們就不難理解,支天雷何以懷揣一把斧頭就敢截殺日本兵,何以在日寇的嚴(yán)刑拷打下寧死不屈。
支天雷的女兒——支提成,在父親就義的時候,不滿三歲。不知道支天雷在最后親吻女兒的時候,是怎樣地一種情感,也許,是愧疚多一些吧!
在小家與大義面前,支天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。作為父親,他沒有給孩子留下任何的影像;在女兒的心目中,父親只是家人口耳相傳的模糊身影。
熟悉支天雷故事的人,大多是八九十歲的老人,隨著他們的相繼老去,當(dāng)年的記憶也終將消散在歷史的煙塵之中。
中共漯河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調(diào)研員劉志偉說:“舍生取義,從支天雷身上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一個詞。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(guān)頭,國家需要更多的人向支天雷一樣挺身而出,他的這種精神,即使放在今天,也是需要我們欽佩和學(xué)習(xí)的。我們,不能,也不該忘記他。”
70年,支天雷的故事真的成了故事,它被時間沖刷著、淹沒著。但總有那么一些人,會記得那段歷史,記得那個奮起反抗的熱血青年!正是千千萬萬的支天雷們,匯聚成了抗戰(zhàn)的滾滾洪流,我們,不該忘記他們。